在工厂车间,机器人与工人协同作业慢慢普及。然而伴随着效率提升,安全隐患也悄然增加。过去,企业采用物理护栏、光电传感器隔离危险区域,却往往在灵活性与精度之间难以两全。于是,一位“看懂环境、理解风险、实时响应、无需休息”的AI安全员,成为解决企业痛点的好帮手。
- 光电保护:只能检测二维线性入侵,无法感知立体空间。
- 人工监控:易疲劳,成本高,不可持续。
传统方式无法像“人眼+大脑”一样去理解环境和人机关系。

-
Human+人加®️AI安全员,共同打造“零事故”工厂
我们提供的“AI安全员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,而是“眼+脑+神经中枢”一体化工业AI安全平台:
- 眼(司眸®️3D视觉相机):以毫米级精度捕捉人、物、机器在三维空间中的关系,能适应复杂光照、反射等工业环境,抗干扰能力强、时延最低可至1ms、5s内启动,四核ARM Cortex™-A53 + 双核 Cortex-R5算力,易用性强可快速集成。
- 脑(AI算法软件):基于深度学习与空间计算,实时识别人员误入、姿态异常、区域违规,甚至能区分人类、工具与零部件。
- 神经中枢(视觉控制器):在需要时接入工控系统,实现与机器人、PLC无缝联动,保障一旦检测危险,系统能在毫秒级响应。

1. 三维立体感知
- 使用 高精度3D相机,RGB信息与深度信息对齐输出。
- 相比2D摄像头,具备毫米级空间测量能力,能够准确判断人员、工件与机器人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。
- 支持复杂工况下的动态检测,适应反光、弱光、强光等干扰环境。
2. AI智能识别
- 人员检测:深度学习算法可区分工人、工具、物料,避免将非危险物体误判为人员。
- 行为分析:可识别人员是否跨越警戒线、进入危险区域,并实时预警。
- 自适应算法:模型可根据车间布局和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优化,减少误报率。
3. 毫秒级实时响应
- 边缘计算架构:算法直接在视觉设备或配套视觉控制器上运行,无需依赖远程服务器。
- 系统低延时:延时 <10ms,可在危险动作发生的第一时间触发联动信号。
- 灵活性强:支持Modbus、TCP/IP、SDK,可与机器人安全控制器、PLC、报警系统无缝对接,实现 即时停机或声光警示。
4. 模块化部署
- 独立运行:单个AI安全员即可覆盖一个工位。
- 多点协同:多台相机可通过同步机制覆盖大型生产区域,形成无盲区的立体安全网。
- 灵活扩展: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搭配视觉控制器,实现从轻量级应用到复杂工厂环境的全面防护。

- 安全合规:满足ISO 10218、ISO/TS 15066 等机器人安全标准要求。
- 效率提升:降低因误报造成的机器人停机率,保证产线稳定性。
- 成本优化:减少专职人工监控,避免因事故带来的医疗与停工损失。
- 未来可扩展:同一硬件平台可升级应用至行为分析、生产辅助等多场景。
- 焊接工位:当工人跨入焊接机器人动作半径内,系统触发停机与警报。
- 上下料区域:误入检测,避免工人与高速机械臂同时进入操作区。
- 喷涂线:实时监控喷涂舱入口,确保无人员误入。
- 装配工位:在协作机器人环境中,动态监测人员距离,实现柔性防护。

机器人是工业生产力的延伸,而AI安全员是工人生命的守护者。
每一个进入危险区域的瞬间,都可能是一场事故。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在事故发生前,成为警觉的眼睛和果断判断的大脑。
科技的意义,不止在于效率,也在于守护。AI安全员为“零事故”工厂一路护航。
人加智能机器人(Human+人加(®))成立于2016年3月,总部位于北京,是一家具身 AI 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致力于通过3D视觉相机、垂域AI模型、运动规划控制三位一体的具身AI机器人核心技术,去推动AI机器人进入到每一个角落的北京“专精特新” 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让机器人“看得更准,做得更快”。
创始团队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空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,曾参与太空人灵巧手和空间机械臂等项目设计。
作为全球首个「 4.5K级类人双目视觉感知技术平台」的开发者,公司已经构建了一个100多个合作伙伴参与的「3D视觉 AI+」应用生态,为全球超8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超过50000台解决方案。